本网讯(宣传部 报道) 6 月26日,我校与中共怀集县委、县政府在怀集县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以县校对接、校校对接的方式,在怀集县辖区内建成全省第一个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的代表、师资管理处副处长许曙,肇庆市委副书记吴华钦,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石抗,怀集县委书记江森源,校党委书记郑彬涛,校长和飞,校党委副书记叶峥嵘、胡宝坚,副校长周苏平、王忠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江森源、郑彬涛、石抗、许曙、吴华钦先后致辞,祝贺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成立,高度评价试验区在学校和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所具有的探索性、改革性和开创性的重大意义,希望双方真诚携手,鼎力合作,互相支持,彼此促进,实现双赢,共同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有新的建树,为怀集和肇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和飞、江森源分别代表我校和怀集县委县政府签约。 签约仪式结束后,在怀集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校领导以及随行的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参观了入选试验区基地学校的怀集二中和梁村中学。其中,怀集二中将建成我校第二附属中学。 师范学部牵头成立试验区 扎实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把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在专业设置、学科队伍、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师能培养、教育实习等方面发挥优势,形成了优良的师范特色。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广东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实际和本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我校在2011年大力整合校内师范教育资源,组建了统筹协调全校师范教育改革创新的师范学部。经过近一年的深入县、区、乡镇调研,决定以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形式,扎实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对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旨在形成人才培养、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新模式,探索地方高师院校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同时,试验区亦将为学校教育科研对接基础教育提供平台,为培养和锻炼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提供基地,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以及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场所。 首个试验区选址怀集 帮扶山区基础教育提升质量水平 怀集县地处广东西北部,属于山区行政县。全县目前有各类中学30多所,小学300多所,中小学生20多万人。从总体上说,支撑当地教育的师资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经与怀集县委县政府充分协商,我校将第一个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置在怀集县,在该县辖区内15所以上符合条件的中小学设立试验基地。通过联手打造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机制,在探索我校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实习支教和师范生培养一体化、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高校教育科研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对接的同时,更直接为提升怀集县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提供有力帮助。因此,试验区的成立,不仅是新形势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探索,更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作为,是扶持山区基础教育的实招。 多管齐下,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专家驻校、教育科研等方式,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实践 每年,我校将根据各基地学校师资的需求,安排高年级优秀师范生到这些学校顶岗实习。通过具有“集中、成片、持续”等特点的顶岗,置换长年在乡村中小学执教的教师,使他们能够腾出身来参加各类培训及接受教师学历教育,为这些学校教师的业务提高提供帮助,为这些学校制定和实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供专家咨询和师资支持。 双方协议还包括我校选派教授、专家到试验基地学校兼任中小学分管科研副校长,安排相应学科、专业的高职称教师和研究人员定期到试验区中小学开展学术专题讲座,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等内容。双方希望通过试验区项目的实施,切实逐步解决城乡教育的均衡问题,乡村特别是山区中小学师资短缺,学历偏低,进修提高难的问题,提高所在区域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双方协议对实习生实行“双导师制”,共同担负师范生培养,即由我校安排驻地指导教师,怀集县选派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学生,还将在当地开拓优质资源,为实习学生安排教师教育专业尤其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 |